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灵智书痴

爱书不惟书 惟实 惟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理性地思考,耐心地实践,由衷地欣赏,真诚地建议,微笑地面对,静待每朵花的绽放。做真实的自己,做人性的教者,不越教师的本位。

基础教育重在基础  

2011-03-09 19:47:59|  分类: 好文收录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基础教育重在基础

由洪晓

 

学者黄全愈对中美基础教育进行了认真研究,得出如下结论:中国注重学生掌握的“知识量”,培养学生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,中国基础教育的“童子功”是多学、多练、多记、多考;美国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,独立思考、创造性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、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,美国基础教育的“童子功”是多看、多问、多想、多干。中国基础教育属灌输知识类,“授之以鱼”;美国是培养能力型,“授之以渔”。随着年级的升高,中国的学生问题越来越少,而美国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……学者呼吁,建设创新型国家,必须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。

在古印度僧加斯那所著的《百喻经》一书中有一则寓言:有位富人看见别人建了一幢三层楼房,又高又大,富丽堂皇,便想同人家比美,要工匠为他仿造。当工匠为他动手修建第一层时,他却说:“我不要下面两层,先给我造最上面的一层。”工匠回答说:“没有下两层,怎么能造第三层?”富人固执地说:“反正我只要第三层,你们就给我造第三层。”周围的人听了,都觉得这个富人非常愚蠢可笑。

这个富人之所以可笑,是因为他犯了违背规律、急功近利的毛病,显然不能达到目的。民间有俗语,“万丈高楼平地起”,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说得都是做事业应先做好基础工作。“万丈高楼”虽然宏伟壮观,但它须臾不能离开平地。如果没有“平地”作基础,“万丈高楼”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。“磨刀”是“砍柴”的基础,刀磨得锋利了,砍柴才又快又省力。无论作什么事情,当然教育工作也不例外,都必须依律而行,循序渐进,先从基础开始,把基础打牢。

这个道理不难理解。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,我们不少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这两种错误倾向,一是不重基础重效益。基础教育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的未来奠基,但不少校长刚一上任,总想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,即升学率要高,不愿意去做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影响的基础性工作,急功近利,拔苗助长,幼儿园就开始让小孩子识字、算数,学习小学课程,初中四年课程三年学完,最后一年复习迎考;高中三年课程两年学完,最后一年也复习迎考,甚至公开喊出“抓高考、中考抓出血来”,喜欢干短期见效并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名声和好处的事,而对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、要付出艰苦努力还未必见成效的事“敬而远之”。另一种是重知识基础忽视能力基础。片面追求“分数”,分数成了教育的一切,在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”、“一切为了孩子”的口号声中,使孩子伤在了起跑线上,畸形成长,不合理的知识结构,低下的动手能力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,使我们的学生很难走远。

这些问题的产生不属个别,原因复杂,但作为一个理性的有理想的教育工作者,应自觉地放弃“功利”的教育思想,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,自觉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,学习杜郎口中学、洋思中学先进的教改经验,不怕费功夫,不怕无人知,脚踏实地地多做为学生成长打基础的事情,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,学生、历史检验的业绩。从外部条件来说,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和考核体系,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学校的办学行为和办学思想,以制度来引领、规范、约束学校的不规范行为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才是实实在在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90)| 评论(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