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灵智书痴

爱书不惟书 惟实 惟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理性地思考,耐心地实践,由衷地欣赏,真诚地建议,微笑地面对,静待每朵花的绽放。做真实的自己,做人性的教者,不越教师的本位。

【引用】听课评课是负担吗  

2011-03-28 20:21:04|  分类: 好文收录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浮尘《听课评课是负担吗》

听课评课是负担吗

文/浮尘

 

听课本是一种向他人学习的绝佳方式,无论是教学的思想,还是教学的经验、技巧,都可以通过课堂观摩的方式得到借鉴和启迪。

周勇、赵宪宇在《新课程说课、听课与评课》(教育科学出版社,200410月)一书中曾写到:

 

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教学行为,通过听课不仅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经验,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,用别人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,更主要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,将一些听课得到的感性认识归纳为理性的认识,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,通过取长补短,相互交流,改进自己的教学,就可以共同提高。

通过听课可以发现一部分教师优秀和先进的教学理念、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,经过思考分析及论证总结,就可以组织观摩课等听课学习活动,推广其方法和经验等;其他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活动学习到那些优秀和先进的理念、方法和经验,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吸收。

 

听课的意义不言而喻。可是不少教师却把听课当成一种负担,听课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任务。许多教师都是临时抱佛脚,在检查前极不情愿地走进教室,突击地听几节课。到了课堂,也往往三心二意,要么几个人坐在一起窃窃私语,要么做些看其它书籍、批改作业等与听课无关的事。听课记录也是为了应付检查,要么草草画上几笔,要么事无巨细,从教学流程到学生活动表现,统统记下来,眉毛胡子一把抓。更有甚者,到了检查时,将别人的听课本拿来一抄了之,或者是直接编造,以此应付检查。而评课时,也缺乏真知灼见。要么保持沉默,“徐庶进曹营”,一言不发,要么当好好先生,好话、套话一大堆,说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,这样下来,你好,我好,大家都好,评了和没评一个样,起不到学习和交流的作用。

听课评课为何落到如此尴尬的地步?

安于现状,不勤奋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充满了职业倦怠感,对教书没兴趣,对学生没感情,责任心淡漠,缺乏工作热情,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根本就不想有什么发展和提高,要他去听课,去学习,无异于“赶鸭子上架”。

任务繁重,不轻松。当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被如山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,被各种教学常规的繁琐要求和各类检查达标活动的材料塞得满满、疲于应付的时候,听课评课自然也就成了一种额外的负担。为了减轻“压力”,就不去刻意追求听课的效果了,听就听吧,人到了,却没带着思索的头脑,没有问题,不去思考,甚至也没有什么反馈。听课成了“休闲”时间,效果自然不好。

彼此熟悉,不新鲜。对学校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,老师们尤其不感兴趣。为什么呢?因为彼此之间的教学风格、教学特点比较熟悉,没有丝毫的新鲜感,大家半斤八两,教学套路和底细都一清二楚的,听不听没有太大区别。而对于其他学科老师的课,更是常以“隔行如隔山”为借口,想方设法逃避听课。

被人监督,不舒服。听课评课本是提供一种平等的业务交流的机会,目的在于经验共享,共同改进和提高。但许多学校管理者在这个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,把听课作为判别教师水平的重要依据,甚至以此作为判定教师工作态度、工作能力的手段,甚至连教研员来听课,主要目的也不是点拨和引领,而是为学校“通风报信”。这些做法,致使很多教师对有人进自己的课堂听课极其反感,他们不再认为这是听取积极意见的机会,而是用怀疑或者敌视的眼光看待众人的听课。

作秀太多,不实用。示范课或公开课以其精美的设计、生动的课堂、高超的艺术,让听者无不兴奋起来。可是,回到现实,面对自己的学生、自己的教学条件,尤其是面对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评价机制,却不得不在自己的课堂上仍旧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。如此以来,许多示范课、优质课还有其它形式的公开课在教师的心目中只有展示表演的功能,距离普通教师的现实处境很远,并不具备“样板”的功能,因此听课评课成为一种形式也就不足为怪了。我们常听到老师无奈地叹息:这节课真好,可惜,学不来。对实践没有借鉴作用的听课多了,只能使老师们对听课持否定态度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1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