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灵智书痴

爱书不惟书 惟实 惟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理性地思考,耐心地实践,由衷地欣赏,真诚地建议,微笑地面对,静待每朵花的绽放。做真实的自己,做人性的教者,不越教师的本位。

教学中的地区差异,您注意了吗?  

2010-07-02 10:24:21|  分类: 视线之内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我们的理解与我们的所见所闻,与我们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,如果没有相关的生活经历,又没有可以视听的影像支撑,有时确实难以理解一些东西。当这些东西作为教学内容出现在教学中的时候,就会给我们造成理解和认知上的障碍。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,景物特产,在当地人看来是再不过的了,但对于另一些地区的人来说,则显得陌生新奇,甚至不可思议。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与一位从新疆来的学友谈起教学中的地区差异,他深有同感地说道:以前在学习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,点点滴滴”时,怎么也难以想像是什么样子。为什么?我不知道梧桐是什么样子。

      我问他会想像成什么样子。他说,想像成白杨和松树的样子。因为我们那地区就这样的树多么。

       他讲到这里也引起了我的同感。他难以想像“雨落梧桐”的景像,而我则难以想像“雨打芭蕉”的情景。因为我没有见过芭蕉,更不知道芭蕉叶子是什么样子。后来,我见到了芭蕉,见到了宽大的、长长的芭蕉叶子,我可以想像雨水打在上面的情境了。

       除了“雨打梧桐”、“雨打芭蕉”,在古代诗文里还常有一种现象是“雨打荷叶”,所谓“留得枯荷听雨声”是也。对于“雨打荷叶”,我倒能够理解,因为我见过荷叶,甚至看到过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而落的景象。

        其实,我们的理解与我们的所见所闻,与我们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,如果没有相关的生活经历,又没有可以视听的影像支撑,有时确实难以理解一些东西。当这些东西作为教学内容出现在教学中的时候,就会给我们造成理解和认知上的障碍。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,景物特产,在当地人看来是再不过的了,但对于另一些地区的人来说,则显得陌生新奇,甚至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  像上面的例子,在我的学习经历中还有许多。比如杨梅、荔枝、茭白、阳春面等东西,都先是在书上看到而不知其形状,更不知其滋味的。不知道它们的滋味,也就不品不出所学习文章的滋味。这一点,真是很有意思啊。后来,当见到它们,品尝过之后,才对原来所学习的文章有了一番新的认识。

      在物流发达的今天,在物质生活大为丰富的今天,学生们可以吃到很多东西了。可是,我想,仍然有些学生它们接触不到其他地区的一些东西,由此导致无法理解一些学习内容。因此,教师应该关注存在地区差异的教学内容,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。

       教科书中的照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一定的补救作用。比如,我在小学时学过一篇有关鸬鹚的文章。记得上面配有鸬鹚的照片。前几天,也就是在我学习了那篇文章20多年以后,我在西塘的河边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鸬鹚。我一眼就认出来了,那是鸬鹚。第一次见到鸬鹚,我很兴奋。我也为自己一眼就准确无误地认出它们来感到很高兴。我凭什么能够一眼就认出它们来?因为20多年前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插图一直印在我头脑里。是教材中的插图帮助了我。它帮助我消除了由于地域关系所造成的对于鸬鹚认知的隔阂。

      说起教材中的插图,我又想起另一件事。史铁生有一篇有名的文章叫《合欢树》。看到“合欢树”三个字,我感到很美丽,但我不知道合欢树是什么样子,在我的头脑里也无法想像出。后来,在一本语文教材的插图里见到了合欢树的照片。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:“这就是合欢树啊!”有恍然大悟与原来如此的双重感觉在里面。因为我家里以前就有一棵很大的这种树,不过在我们那里不叫“合欢树”这样美丽的名字,而叫“榕树”。当然,我们这里的“榕树”又不同于南方的“榕树”,不同于《鸟的天堂》里的榕树,我们那里叫作“榕树”的就是史铁生叫作“合欢树”的树。

        这其实也是由于不同地区所叫名称不同所造成的差异,以及由此带来的理解障碍。

      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来看,存在地区差异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多的。因此,建议教师们在上课时,注意教学内容的地区差异,想办法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消除由此带来的理解障碍。如何在教学中消除这种障碍,其实是值得思考的。

       传统的一个基本的办法就是提供存在有地区差异的事物的照片。现在网络发达,信息技术发达,除了提供照片之外,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影像,比如电影、电视或专题片、纪实片中的影像片断。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感受,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。

附:李清照的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

      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
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
       三杯两盏残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。
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      满地黄花堆积。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。
守著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。
      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 点点滴滴。
这次第,怎一个 愁字了得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80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